在全球化模式瓦解、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重組成為新常態的時代,跨國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哪裡成本最低就去哪裡」的投資邏輯已失效,企業迫切需要更全面、更即時的洞察力來應對動盪。文章揭示了企業如何運用 Aralia 數據星球 的多元指標,建立數據驅動的海外佈局決策框架。
「Globalization is almost dead and free trade is almost dead. (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也幾乎消亡。)」
當全球晶圓代工巨頭的創辦人張忠謀說出這句話時,對於長年依賴全球分工和跨境供應鏈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記重磅,是結構性變化警示:過去單一體系、低關稅、全球自由流通的舊全球化正在瓦解。

身處決策位置的主管們,這幾年的感受尤其深刻:如關稅或出口管制出現新制,可能讓某些重要市場利潤瞬間蒸發;或是地緣政治衝突升溫,供應鏈被迫重組,原本穩定的採購基地充滿變數;以及國家政策的朝令夕改,使得海外駐點的風險急劇上升。
在這現代牽一髮動全身的貿易市場中,傳統的哪裡成本最低就去哪裡的投資邏輯已經失效。企業的海外佈局,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和風險,迫切需要更全面、更即時的洞察。Aralia 提出即時運用客觀的國際公開數據,才是企業在動盪市場中保持敏捷與實現決勝的關鍵。
本文整理自輔仁大學顏孟賢教授在【從動盪到洞察:當全球市場重組,跨國企業如何用數據佈局全球】Webinar 中的精彩分享。顏教授展示了跨國企業如何運用Aralia 數據星球中的多元指標,挑選出落地的海外選址決策的指標。
運用的星球與數據
| 數據星球 | 數據集名稱 |
|---|---|
| 全球經濟與社會指標星球 | Global GDP in current USD OECD monthly unemployment rate Geopolitical Risk by country Ease of Doing Business Scores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
| 亞洲城市星球 | Singapore Renting Out of Flats |
*如想使用私有星球數據,歡迎與我們聯繫
市場大遷移時代來臨,全球貿易版圖將重整

全球貿易版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整。美中競爭、北美供應鏈重整、歐洲能源轉型等因素,都讓出口流向產生劇變。回顧2016~2024年間,美中貿易與其他供應鏈替代國家之間的貿易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自2018年中美之間關係緊張後,兩國之間的貿易量便呈現明顯下滑走勢。此消彼長,與之相反的是兩國與越南、墨西哥及其他國家的貿易量顯著提升。特別是在2022年俄烏戰爭開打後,加速該趨勢的發展,強烈反映出供應鏈的重新分配。
在國際局勢變化多端的情形下,全球更加重視供應鏈的「韌性」,企業更傾向將產業遷往局勢更安全且穩定的區域,除此之外,因應近年來AI加速發展情況下,許多企業在海外建立數據/資料中心,除了地緣政治風險考量外,也會根據各地電力與政策等資源進行評估。
企業佈局海外用市場潛力指數找到成長熱區
「公司要進入一個新國家,到底應該優先考慮哪裡?」
過往傳統企業可能根據該國的生產成本、進出口關稅來衡量設廠地點,然而,在過去相對穩定的全球化時代來看或許仍可適用,但到如今變化多端的國企貿易市場來看,可能遠遠不夠,因此我們需要更加全面性的視角來判斷選址地點。
市場潛力指數(Market Potential Index,MPI)是以美國企業為視角,衍生一套用來評估各國市場吸引力的多維度指標體系,包含市場規模、強度、成長率、消費力、商業基礎建設、市場接受度、經濟自由度、國家風險八項指標,不同國家、產業會有不同的考量指標,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產業需求,篩選出合適的指標進行判讀。
可作為市場潛力指標進行判讀的全球經濟與社會指標星球包括:
- 各國 CPI、PPI、GDP 等核心經濟指標:判斷市場規模與消費活力。
- 各國失業就業率、勞工參與率、HDI 等社經指數:評估勞動力與社會發展水平。
- 外幣匯率:掌握資金流動與投資成本
地緣政治風險、經商便利性與市場潛力綜合評估實際應用
近年來「地緣政治風險」成為企業決策的首位考量因素,透過Aralia全球經濟與社會指標星球,綜合地緣政治風險與各成經濟成長率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亞洲國家(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兼具相對低風險與不錯的市場成長潛力。

對出口導向或供應鏈型企業而言,這些國家正在成為在區域內分散風險、維持效率的關鍵據點。這也解釋了為何近年亞洲內部貿易、區域內投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跨區域投資:企業正試圖在靠近市場與降低風險之間找到新平衡。
顏教授在此次的webinar當中,也請Aralia同步匯入聯合國的經商便利性指標,並與上述的兩項指標進行綜合性評量。經商便利性(Ease of Doing Business),由世界銀行發布,其所涵蓋的開辦企業、取得信貸、跨境貿易等次要指標,是企業評估營運摩擦成本的重要參考。

被忽視的成長引擎─設廠地點與國際人才市場
過去,企業在評量設廠或設立據點時,往往將人力資本簡化為工資成本單一指標。然而,在知識密集與高科技產業主導的今天,人力資本的戰略價值遠超於此,人才的流動與成本已成為決定國際化成敗的第二個關鍵維度。企業面臨的人才挑戰是多維度的:
- 高昂的派駐成本:跨國派駐人員的薪資、福利與生活成本持續攀升。
- 當地人才難尋:特定技術領域的人才供需失衡,難以在當地快速招募到合適人選。
- 營運穩定性風險:高流動率、勞資糾紛或不穩定的勞動市場結構,都會影響企業的長期營運。
因此,企業必須將國際人才市場的評估與市場潛力分析同步進行,才能確保戰略的可落地性與長期穩定性。
人力發展指數(HDI)綜合教育、健康與生活水平的衡量。高HDI通常代表的是該國教育資源充足、平均受教育年數高,對於知識密集與創新型產業來說,更容易招募更高學習能力與技術吸收能力的員工;此外失業率也可以解讀一國的勞動市場,過高的失業率可能反應該國經濟疲弱或是特定產業人才短缺或人力過剩。

數據是企業最可靠的成長引擎
全球化已死,或許指的是那個以效率為唯一導向、供應鏈單一且穩定的舊全球化模式的終結。然而,這並非世界末日,而是新全球化秩序重組的開始。這場全球貿易市場的洗牌過後,對於那些懂得利用數據、具備戰略彈性的企業來說,是一次將動盪轉化為洞察、將風險轉化為機遇的絕佳機會。
面對全球市場的結構性變化,企業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猶豫,而是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可靠的工具。我們建議企業立即採取以下四個行動,將數據驅動的理念落地:
- 行動一:建立數據驅動文化
數據驅動應成為組織的共同語言。培訓市場、財務、人資、營運等各部門團隊,將數據分析融入日常決策流程。 - 行動二:善用外部數據資源
積極利用國際公開數據與專業數據平台(如 Aralia),快速獲取即時、多領域的全球經濟與社會指標。將外部數據與企業內部數據結合,形成完整的戰略視角。 - 行動三:從小規模試點開始
針對一個潛力市場,運用 MPI 和人才指標進行深度分析,並將分析結果與傳統決策流程進行對比驗證,透過數據驗證假設,快速迭代調整。 - 行動四: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建立數據儀表板和預警機制,定期回顧數據變化,特別是針對地緣政治風險、匯率波動等高波動性指標,保持策略彈性。
未來的競爭優勢,不再是有無數據之爭,而是能否快速將數據轉化為行動。隨著 AI 與數據技術的進步,數據驅動的國際化決策將成為企業的標準配備。在全球市場劇變的時代,企業需要的是更好的工具與更清晰的方向。數據,正是讓企業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的成長引擎。
Aralia不僅匯入世界各地各項重要政經指標,此外也能夠與AI結合運用,打造屬於且更符合企業運用的AI Agent。
看懂全球變局:企業如何運用國際數據提前洞察未來成長力
現在就免費註冊,開啟你的智慧選址之旅:
想要導入數據建造屬於自己的數據星球嗎?
歡迎聯繫我們👇
電話:+886-2-2343-5562
Email:bd.aralia@bigojbect.io
🪐漫步星球🪐
關注我們的社群,更多最新數據資訊等你來發掘!
IG:https://www.instagram.com/araliadata/
FB:https://www.facebook.com/Araliadata